
该电视剧改编自德国作家阿尔弗雷德•德布林的同名小说,故事发生在1920年代末的德国柏林。 因杀死与自己同居的妓女艾达,强壮、暴力、酗酒的弗朗兹•毕伯科夫(GünterLamprecht)被判入狱四年,刑满释放后,他立誓要做一个正直的好人,可是因为不知从何做起,他终日在亚历山大广场附近游荡。不久,他拥有了出狱后的第一个女人,并为了她开始尝试各种体力活,但很快便被生活愚弄,这令性格里有一面相当单纯的他非常受打击,离开了原来的生活圈子。 和形形色色的人打过交道后,弗朗兹重回原来的生活环境,并在常去的小酒馆结识伦霍尔德(PeterKollek)。伦霍尔德虽然说话结结巴巴,弗朗兹仍觉得他魅力非凡,开始对他盲目信任和依赖,甚至与他制定秘密的游戏协议,答应接手他玩腻的女人。游戏进行当中,弗朗兹展现出多情的一面,为了一个女人单方将协议撕毁,令伦霍尔德对他记恨在心,不久,伦霍尔德利用他对自己的信任,将他拉入小偷集团,害他失去一条胳膊。但截肢后,弗朗兹并没有报复的欲望。 弗朗兹的保护人兼旧女友爱娃(HannaSchygulla)介绍单纯、美丽的女孩米兹(KarinBaal)与他认识,弗朗兹与之相爱并走出绝望,不过因为失去劳动能力,他只能靠米兹卖身养活。伦霍尔德无法忍受弗朗兹的幸福生活,生出无动机的邪念,再次利用弗朗兹对他“无动机的纯粹的爱(法斯宾德语)”,将弗朗兹又一次拉入小偷集团,并开始想方设法勾引米兹,试图将弗朗兹的生活彻底推上绝路。

剧情简介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电视剧由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执导,阿尔弗德·多布林编剧,古特·拉姆普雷切特,汉娜·许古拉,高主演的剧情,电视剧。该剧讲述了:该电视剧改编自德国作家阿尔弗雷德•德布林的同名小说,故事发生在1920年代末的德国柏林。 因杀死与自己同居的妓女艾达,强壮、暴力、酗酒的弗朗兹•毕伯科夫(GünterLamprecht)被判入狱四年,刑满释放后,他立誓要做一个正直的好人,可是因为不知从何做起,他终日在亚历山大广场附近游荡。不久,他拥有了出狱后的第一个女人,并为了她开始尝试各种体力活,但很快便被生活愚弄,这令性格里有一面相当单纯的他非常受打击,离开了原来的生活圈子。 和形形色色的人打过交道后,弗朗兹重回原来的生活环境,并在常去的小酒馆结识伦霍尔德(PeterKollek)。伦霍尔德虽然说话结结巴巴,弗朗兹仍觉得他魅力非凡,开始对他盲目信任和依赖,甚至与他制定秘密的游戏协议,答应接手他玩腻的女人。游戏进行当中,弗朗兹展现出多情的一面,为了一个女人单方将协议撕毁,令伦霍尔德对他记恨在心,不久,伦霍尔德利用他对自己的信任,将他拉入小偷集团,害他失去一条胳膊。但截肢后,弗朗兹并没有报复的欲望。 弗朗兹的保护人兼旧女友爱娃(HannaSchygulla)介绍单纯、美丽的女孩米兹(KarinBaal)与他认识,弗朗兹与之相爱并走出绝望,不过因为失去劳动能力,他只能靠米兹卖身养活。伦霍尔德无法忍受弗朗兹的幸福生活,生出无动机的邪念,再次利用弗朗兹对他“无动机的纯粹的爱(法斯宾德语)”,将弗朗兹又一次拉入小偷集团,并开始想方设法勾引米兹,试图将弗朗兹的生活彻底推上绝路。
该剧于1980-08-28在多乐视频首播,制片国家/地区为意大利,该剧单集时长60分钟,总集数14集,语言对白德语,最新状态14。该剧评分8.9分,评分人数1044人。
主演明星







长影评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 奇妙混合,卢米埃尔与梅里爱
在还没有拍出《莉莉玛莲》、《玛丽布莱恩的婚姻》和《雾港水手》时,法斯宾德一向被人别有用心地称为“没有大作的大师”。34岁,在片场习惯大叫大嚷,三个月拍好一部电影然后失业,私人生活极不检点的法斯宾德,并不是很在意这样的说法,他本来对世界就抱持着一种天真的恶感。所以,当《柏林亚历山大广场》出现时,法斯宾德也并没有把这当作自己咸鱼翻身的契机,只是不断地说:自己从看过这个小说起,想法就被它所规定,这是他人生和思想的渊薮,实在是想不到自己有机会拍这样一个片。
但实际上呢,这可以算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电视或者电影了,之前盗出的《森林中的小屋》,相比之下是白纸一张,《吉普赛时代》无法企及其高度,而最为人所推崇的《芬尼和亚历山大》也变得像个儿童剧集。如果没有偏见的话,实在不太好区分这究竟是电视剧集还是电影。不过,我愿意把这看作电影,15个小时,电影就是要长!
可以说,《柏林亚历山大广场》集中了新浪潮运动、德国电影和法斯宾德个人的全部优秀传统,是卢米埃尔和梅里爱确定的两种电影传统的奇妙混合。
法斯宾德遵循了电影的叙事传统,所以盗版碟商们不费什么力气,就很好地归纳出了故事情节:一个男人刑满释放,鼓起勇气准备正直做人却终于沉沦……在表现人物的情感变化和事件的进展上,法斯宾德摈弃了他之前粗犷的表现主义做法,显示出明显的美国风格。用了大量近景和特写,仔细地观察演员细致的情感变化。全剧看下来,很少有人物仅仅凭冲动行事,大部分的动作都能发现前因后果和深层的心理依据。正因为这种心理上的极度紧张,使得整个作品显得波澜壮阔。比如第10集(?),基本上只有三个场景,其中梅茨和弗兰兹在房间调情的恩爱镜头占去了一大半,人物的情感交流显得既充分又紧张又充满意味:一方面是两人之间无条件的相爱,一方面是梅茨对弗兰兹不愿透露自己的事情的焦虑,也用互相的猜疑、躲避和迎合暗示了接下来的走向。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在服装、街景、道具、历史甚至人物口音等方面,据说都相当下功夫,其中主要场景发生的街道,还是伯格曼拍《蛇蛋》的时候搭建的,估计《沉默》应该也是在这个片场拍的。在花絮碟中,主演和工作人员也不断地提到14本厚厚的剧本和法斯宾德对每场戏精确的设计,一句话,这是个天才型的导演。
但这仅仅是这部巨著的很小一部分。可以说,13小时的前13集占了一半,而2小时的尾声,却占去了另一半。这个尾声,被命名为“弗兰兹的梦”,顾名思义,表现的是弗兰兹在女友被杀后陷入的精神混乱状态。两个金发健美的天使,环伺左右;他这短短一段生命中出现的人物,悉数登场。这是一段用心理情绪进行调度的场景,可以说是影史上最长的梦了。
这个漫长的梦中,场景似曾相识却又大有不同,弗兰兹在他熟悉却又感觉陌生的世界中,接受各个不同人物的拷问。在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这些人物,都是深植于弗兰兹内心深处的,他们是弗兰兹的不同侧面;这些场景,也并不仅仅是梦境,而是现实在深层次的折射,历史、现实,从过去到现在,莫不如此。印象深刻的场景比如跟老鼠一起吃东西,比如叠在一起的身体,比如房间中的铁笼……
实际上,在现实主义的叙事中,《柏林亚历山大广场》一直就充满表现主义的色彩,整个色调是暖暖的黄色,有着隆重的黑影,人物拖着长长的影子,就像是拖着长长的过去和长长的心思,很像《雾港水手》,也很像《M》,像《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尤其让人难忘的是弗兰兹简陋小屋的餐桌旁,窗外永远闪烁着的红光,把整个空间映得像一个心房,充满了宿命感。还有梅茨被杀时,浪漫的森林深处飘过来的越来越浓的雾,就像莱茵哈特晦暗不明的心理。
在收看第七碟中一个关于影片修复的花絮时,发现在修复前,影调并非这种暖色加阴影的组合,不过,想想又很放心了,估计是技术问题吧。因为在结尾部分,色调是正常的清冷的青黑色,所以可见,作者想强调的,是梦境中的现实部分和现实中的宿命感,我们要信赖CC的专业眼光。
除了努米哀尔和梅里爱的结合外,《柏林亚历山大广场》还体现出强烈的文学意味。找不到小说原著,看了些相应的介绍文章,无不强调了小说的“镜头感”,说是这个小说能跻身当代小说之林前列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也可以说,《柏林亚历山大广场》的电影,用了许多文学化的手段,使它能列身电影百年的排头。
当然,最重要的文学手段,就是不断插入的画外音。比如,也是让人印象尤其深刻的一段,就是梅茨和莱茵哈特在森林中散步时候,独白重复着:万物都有它的时间,出生的时间和死亡的时间,坚持的时间和放弃的时间,收获的时间和播种的时间……作为一种抒情的手段,文学性极强的独白,对画面的内涵是一种相得益彰的解释。更重要的是,文学性的独白,让过分投入的观众能够从感染力相当强烈的画面和故事中抽身而出,用一种旁观者的心态,冷静地对待和思考作者想传达的意思。有的时候,导演会故意打断故事的进程,让人物忽然定格,而是用画外音来“代替”人物动作,效果非常好。
跟画外音起相同作用的,还有不时插入的字幕卡。还有经常集中出现的弗兰兹打死艾达的情景,不过作用这个稍微有些不同,而且让人有点吃不透。似乎是想强调,这是对于弗兰兹很重要的一个事件,是他新生命的地点,但实际上也是他生命的终点,因为生活不过是这样一个不断的循环。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字幕卡和画外音,在每集内部,能自然形成节奏,并且起到了关键的提示作用。如果说蒙太奇形成了故事的影像段落,那么字幕画外音以及复现场景,则形成了故事的文学段落,真是给人难以言喻的美感。
总之,要知道《追忆逝水年华》好,必须要拉上窗帘去读它,要知道《柏林亚历山大广场》好,必须要打开电视来看它。期待明年电影资料馆上全本,也希望有时间能看到……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