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 我的观影记录
日本沉没:希望之人

日本沉没:希望之人

导演:
编剧:
首播:
2021-10-10
时长:
每集50分钟
更新:
2022-09-09 10:57:21
集数:
已完结
豆瓣:6.7分
简介:

2023年,东京。东山总理(仲村亨饰)在世界环境会议上,高调地表明了“COMS”的进一步推进。接着,官房长官长沼周也(杉本哲太饰)宣布,东山将以“未来的日本”为目标,召集各省厅优秀的年轻官员,成立“日本未来推进会议”。环境省的天海启示(小栗旬饰)、经产省的常盘纮一(松山研一饰)也入选了。某天,网络上刊登了一篇田所雄介(香川照之饰)的报道,他敲响了关东沉没的警钟。因为这篇报道,一部分团体发起了示威,天海为了平息事态与田所见面。但是,田所对天海的话充耳不闻,并发出了预言,不久后伊豆海域会有一座岛沉没。抱着一丝不安,和常盘一起去潜水的天海,在那里遭遇了冲击性的事情。@哦撸马

剧情简介

《日本沉没:希望之人》电视剧由平野俊一执导,桥本裕志编剧,小栗旬,杏,松山研一,仲村亨,温兹瑛主演的剧情,灾难,电视剧。该剧讲述了:2023年,东京。东山总理(仲村亨饰)在世界环境会议上,高调地表明了“COMS”的进一步推进。接着,官房长官长沼周也(杉本哲太饰)宣布,东山将以“未来的日本”为目标,召集各省厅优秀的年轻官员,成立“日本未来推进会议”。环境省的天海启示(小栗旬饰)、经产省的常盘纮一(松山研一饰)也入选了。某天,网络上刊登了一篇田所雄介(香川照之饰)的报道,他敲响了关东沉没的警钟。因为这篇报道,一部分团体发起了示威,天海为了平息事态与田所见面。但是,田所对天海的话充耳不闻,并发出了预言,不久后伊豆海域会有一座岛沉没。抱着一丝不安,和常盘一起去潜水的天海,在那里遭遇了冲击性的事情。@哦撸马

《日本沉没:希望之人》别名:JapanSinks:PeopleofHope。 又名:日本沈没ー希望のひとー,该剧于2021-10-10在多乐视频首播,制片国家/地区为日本,该剧单集时长50分钟,总集数9集,语言对白日语,最新状态已完结。该剧评分6.7分,评分人数5013人。

日本沉没:希望之人

主演明星

演员,导演,声优
小栗旬
小栗旬
演员
温兹瑛士
温兹瑛士
演员
国村隼
国村隼
演员
风间杜夫
风间杜夫
演员
石桥莲司
石桥莲司
演员
香川照之
香川照之
演员
杏

长影评

《日本沉没:希望之人》- 更新:关于日本沉没,小松左京的abc

第一集刚上线,说一些关于原著,作者的趣闻吧。

更新:

两位学者的对决

一句话概括#日本沉没~希望之人# 第一集, 当红学术权威国村隼 vs 学术异端香川。再加一个反复横跳的小栗旬。

小栗旬第一次见到香川,还没介绍完自己就被香川当苦力,又搬仪器,又端咖啡。香川顶着一坨至少30天没洗的卷发,随手就把小栗旬递来的名片当杯垫。别说在玻璃心的日本,放到国内也该道个歉了。可见对人际关系,对生活细节的重视程度。

国村,西服笔挺想必天天熨烫,头发打理地一丝不乱。成全小栗旬时,也不忘敲打他两句。等到小栗旬临场想跳反,更是明晃晃拿前途威胁。

国村跟香川形象,性格反差巨大。国村提起香川时说,以前是同事、天才学者,后来因为贪污学术经费而被赶出大学。想来,这样的两个人相处时,必然不太愉快。

国村想摆权威的谱,香川根本不懂得接。而香川无意的举动,很容易被国村解释为挑衅。

从国村教授下深海,参加发布会,疑似篡改拍摄素材,修改数据,甚至对跳反的小栗旬以职场前途要挟来看,贪污经费的事情可能大有文章。

第三位学者

除了剧中两位学术专家,剧组也有专家坐镇。日本地震专家山冈耕春为作后援。

山冈耕春,日本名古屋大学地震火山研究中心教授、地震预测联络会会长,著有《日本南海海槽地震》等。在2006年的电影版《日本沉没》和《日本沉没:希望之人》 都担任了监修。

原著里,日本沉没主要原因就是地震,跟温室效应没什么关系。这次日剧版为了蹭环保碳中和的热度,请山冈花大力气做细节,设法把“日本沉没”原因归结为全球气候变暖上。

我们通常认为,气候变化与地震活动基本上没有关联,如何让作品合理化令我感到头疼。这部作品讲的是人们应对沉没危机的表现,为了不让设定显得荒诞,需要一定的科学依据。在2006年电影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细节设定,我费了不少功夫去思考要做到何种程度的细化。

2050年碳中和

剧照

真的。

去年提出,今年5月26日通过《全球变暖对策推进法》,锁定2050年碳中和。 只不过现实中,宣布碳中和的是这位——

btw,煤炭出口大国——澳大利亚也说2050碳中和。

日本“环保先进国”??

小栗旬塑料袋救海龟,剪去海龟脖子上缠绕的红色绳子,谴责扔红绳的不道德行为。

视频交叉剪辑

救助海龟的场景vs 首脑参加环保大会,高呼口号。

哈,救助海龟成为环保大国,是不是也该说说捕捞鲸鱼海豚,偷排核废水的事?

总结:

原著《日本沉没》是因为地震,海啸,火山爆发。

小松左京写书时,还是1964年东京第一次举办奥运会的时候。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碳中和也不是当时的社会显学。剧组为了跟上时代,蹭环保热度,找山冈教授系统性更改日本沉没的理论设定。

改设定,吃到了两波红利。

a 奈飞跟日本合作,把《日本沉没~希望之人》引进全球30 多个国家,美国,泰国版都已上线。

b 顺带替本国宣传一下环保决心。

日本未来推进会

这部门是杜撰的。

但日本很喜欢成立各种“推进会”。比如2021年的防灾推进国民大会。

再比如,全国食育推进大会。 由日本农林水产省牵头,跟地方政府共同举办,为期2天,会请育儿专家,厨师,插画家现场活动给小朋友普及好好吃饭的概念。

请人气运动员介绍孩子们和大人一起参与煮饭,体验插秧等活动之后的可喜变化;幼儿园园长介绍给孩子吃糙米饭,让孩子们亲手制作酱油的成果;还有农民讲述跟小学生一起种葡萄。会上还有歌舞表演。挺有意思的。

35度,凭啥上新闻?

剧中天气预报,日本各地异常闷热。

屏幕里显示,XX地区 33度,XX地区35度。

就这?

35度也能上新闻?

在香川,国村,小栗旬下深海的情节里,录像显示当时的日期是2023年10月23日。

soga,是值得一个热搜。

超级外援

第一集里,香川照之vs官僚,两次发飙。

官员表示,疯子言论不值一提,陷入僵局。

香川两次都触发了地震特效。

第一次,局部地震。

第二次,小岛沉没

小岛下沉的效果,直接帮香川取消了原定的辟谣记者会。这也是灾难剧的常见套路。以理服人不行,就以灾震人。

在现实中《日本沉没 希望之人》第一集15.8%的高收视率背后也有“外援”的影子。

前不久,东京、琦玉地震。恰恰跟剧里的地震规模相近。许多人都表示:“这也太巧了吧”。 香川宣传新剧时,也提到这点。

“昨天晚上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但是我们现在就这样迎来了和往常一样的早晨。每次发生这样的事情都能强烈的感受到这是一种不经意的感觉,而且能够普通的迎接平凡的早晨,这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啊 —— 出自微博香川超话

《日本沉没》与《日本以外都沉没》

真的。

1973年小松左京写了《日本沉没》成为畅销书后,星新一,筒井康隆等科幻圈好友相约为小松庆功。#星新一# 当场脑洞了一个 “日本以外都沉没”的故事。

星新一说:"如果日本沉没,流散到各国的日本人大概会受欺负吧。不过,如果日本以外的大陆全部沉没,那么反而世界各国的人都会冲到日本来,到了那时......"

筒井康隆越听越兴奋,自告奋勇要将之写成小说,而小松左京也同意了。一周后,30页稿纸的短篇小说《日本以外全部沉没》便诞生了。1974年,《日本沉没》赢得了星云奖长篇作品奖,而《日本以外全部沉没》则赢得了星云短篇奖。

2006年夏,《日本沉没》的电影重拍版问世,同年《日本以外全部沉没》也登上了大银幕,再次上演1974年星云奖的佳话。

《日本以外都沉没》,像是《日本沉没》的对照版。各国沉没的原因,都是地震海啸;都出现了地球物理权威田所博士。不过一个恶搞,一个严肃。

电影版《日本以外全部沉没》,只花了10天拍摄。片中首相和防卫厅长官的演员,分别是《日本沉没》73电影版和74电视剧版中的主角小野寺的扮演者;首相叫安泉首相,恶搞小泉纯一郎;制作方还给驻日本的外国大使馆送去了试映会邀请函,邀请各国大使观看这部无厘头恶搞电影。

---------

原答案:

天上有颗星星

《日本沉没》的作者小松左京,与星新一、筒井康隆合称为日本科幻界的“御三家”。为了致敬他对科幻文学的贡献,1993年,小林隆男发现的6893小行星,被命名为“小松左京”。

跟金庸,阿西莫夫一样成为“拥有”一颗小行星的男人。

半道改行的小说家

小松早年是以漫画家出道的。但是,觉得自己比不过同期大漫画家手塚治虫,放弃画笔,改写科幻小说。

预言川普墙

1977年,小松写了短篇小说《美国墙》。故事中,美国意欲施行孤守政策,有一年7月4日国庆节,一堵神秘的白色雾墙围住了美国。

《科幻杂志》征文大赛

1959年,早川书房创办了《科幻杂志》。科幻小说翻译家大森望回忆,当时还没有所谓的科幻小说作家。杂志最初也只是刊载翻译自英美的作品。60年来,杂志举办“科学幻想小说大赛”后,还举办了“早川·科幻大赛”,诞生了小松左京、眉村卓、半村良、筒井康隆等第一批科幻小说作家。

"如果没有经历战争,就不会成为科幻小说作家。"

小松左京10岁时,太平洋战争爆发。读小学时,做过空袭后废墟中收拾遗体的兼职,同时不断接受军事训练。那个时候,他相信自己也会被征兵并战死,这样的想法一直挥之不去。他说:"如果没有经历战争,就不会成为科幻小说作家。"

遥看人类历史、地球历史

小松的科幻小说都具有宏观视角。我们如何看待历史和人类文明是宏大的主题,他在这样的主题中描写日本。尤其在《日本沉没》中,他提出日本人在失去国家如何定义自己的身份。这样的视角也决定了科幻是最适合的题材。

《三体》的灵感来源

刘慈欣:“日本科幻对我的影响很大。具体到《三体》,其实受了《日本沉没》巨大的影响。怎么来的呢?我看《日本沉没》后很震惊,一部科幻作品竟然能把一个民族深处最敏感、脆弱的对未来的恐惧感体现出来,我就想写一部中国的《日本沉没》。我就想,中国人对未来对末日的恐惧是什么?想了很多年,没想出来。但作为人类,我们对宇宙肯定有共同的恐惧,这也是《三体》重要的思考来源。”

《三体》的日语译者大森望接受采访时说,他强烈地感受到《三体》第一部受到阿瑟·C. 克拉克的影响,第二部受到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影响,而三部都能感受到小松左京的影响。其中一个关键主题是,如果地球毁灭,人类何去何从。所以《三体》也可以被看作是全人类的“日本沉没”。“尤其第三部,无时无刻不让人联想到《日本沉没》”

为大阪万国博览会作贡献的行动派科幻小说作家

小松左京在科幻小说界非常活跃,被比作“受计算机控制的推土机”。除了1970年的世博会,他还组织了国际科幻研讨会并积极寻求赞助商。阿瑟·C. 克拉克等东西方知名科幻小说家首次聚集到一起。

有人看就继续更新

日本沉没:希望之人

短影评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