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情简介
《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综艺由撒贝宁,王嘉宁,段奕宏,郭秋成,毕彦主演的历史,真人秀,综艺。该剧讲述了:节目第二季将精选《永乐大典》《汉书》《礼记》《诗经》《越绝书》《文心雕龙》《齐民要术》《水经注》《说文解字》《茶经》等经典典籍,延续第一季“文化访谈 戏剧 影视化”的表达方式,在叙事方法、表达手段及舞美呈现等方面进行创新升级,全面展现中华历史典籍之美。
该剧于2022-09-24在量子视频首播,制片国家/地区为中国大陆,总集数10集,语言对白普通话,最新状态更新至2023030。该剧评分9.1分,评分人数581人。
主演明星




长影评
《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 个人认为第一季后几期和第二季前三期存在的问题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1.叙事偏向故事化,一味讲述作者生平。诚然,以作者生平为主线诠释典籍内涵有其优势,比如可以吸引观众(节目要面向大众),但几乎每期都遵照这样的结构识读典籍,必然引发观众的审美疲劳。《道德经》一期讲述老子求道悟道传道的一生,《汉书》一期演绎班昭从懵懂少女成长为一代大家的一生,《礼记》一期讲述郑玄学礼注礼践礼传礼的一生……节目越来越向人物传记的方向靠拢,这也暴露了节目叙事结构固化套路化的问题。
反观第一季的《尚书》《史记》《楚辞》篇,以典籍内容场景化演绎为主,人物生平演绎为辅,重内容轻故事。《尚书》一期以板块式叙事结构演绎了《禹贡》《牧誓》,中间伏生自述生平的时间只有短短6分钟。《史记》一期虽然以司马迁生平为主线,但也演绎了《史记》中20多个人物故事。《楚辞》一期虽然《橘颂》部分的演绎带有浓郁的人物传记的味道,但也通过《离骚》《天问》篇的演绎把叙事主线拉回到了《楚辞》内容上。
质言之,不是说演绎人物生平不重要,而是说要处理好人物生平演绎和典籍内容场景化演绎两者之间的关系,即以后者为主,前者为辅,如此可以缓解节目叙事结构范式化带来的问题,也能增加节目内涵,提升节目的思想性。
2.撒贝宁和先贤的对话完全成为了连接戏剧情节的工具,缺乏生动性。而第一季的《尚书》《史记》篇中的人物对话就值得借鉴。譬如《尚书》“禹贡”片段,正戏中提到冀州,撒贝宁感慨说“这冀州相当大啊”,正戏中提到兖州,伏生插话说“兖州据说是先师孔子的家乡”。又如《史记》司马迁青年游历片段,正戏中提到大禹,老年司马迁插话问“后世还祭祀大禹吗”,正戏中提到勾践,老年司马迁插话说“勾践遭难,却为国忍辱”,正戏中提到屈原,老年司马迁插话说“屈原人品高洁”……
这些“穿针引线”式的插话活跃了舞台气氛,丰富了戏剧内容,生动而又自然。而在第一季后几期和第二季前三期,这样的插话少之又少。
3.节奏较快,感情抒发不够到位。这样的问题在第二季前三期较为突出,很多桥段的情感还未抒发完毕就戛然而止。例如《礼记》一期郑玄给儿子郑益送梨分别的一幕,郑玄挥手和儿子告别,生死离别的悲哀情绪还在酝酿,结果这段戏很快就被撒贝宁的话所打断。
第二季前三期先贤和撒贝宁告别走进甬道时的背景音乐节奏也较快,造成戏剧结尾较突兀。对此节目组可以参照第一季的《尚书》《史记》等篇告别的桥段,把握好戏剧节奏,使得节目演绎的艺术效果发挥到最大化。
来自App